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知识 >> 安全知识 >> 正文

防灾减灾常识
2012-05-10 00:00  

       一. 安全用电常识

  (一)应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防止造成电气设备事故和误动作。

  l、多路电源供电的客户应加装连锁装置,按照与电业局签定的协议进行调度操作。

  2、装有自备发电机的客户应到电业局备案,并应采取保安措施,防止在电网停电时向电网反送电。

  3、客户使用基建塔吊、悬挂彩球、彩旗、横竖标语等要提前向电业局申请。并要保持与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4、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准私拉乱扯、严禁一线一地用电。

  5、客户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主要电气设备损坏以及因客户原因引起电网停电等事故时,应立即向电业局报告。

  (二)触电及急救

  触电就是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两种。人体触电的瞬时如不能立即摆脱电源将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

  防止触电的注意事项是:

  1、进行电气工作前,需先验明确实无电;

  2、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冰箱等)应保持良好的接地;

  3、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灯头、插座、开关等的带电部分绝对不能外露,严防人体触及带电部分;

  4、湿手不要接触或操作电气设备;

  5、教育孩子不要玩弄电气设备;

   6、安装触电保安器。发现有人触电,应先设法断开电源然后进行急救。对失去知觉的急救主要方法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请医生到场检查处理,严禁注射强心针。

二.突发事件应急基本知识

(一)突发事件的内容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二)应急管理的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经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三)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830通过,自2007111日起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70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公众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众可通过110119120122等各类应急电话和其他各种途径及时报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掌握的应急知识积极展开自救互救,及时避险处险;参与并协助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事件的应急处置;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努力恢复重建。

三、消防安全常识

(一)发生火灾怎么办?

任何一起火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

1.发现起火时,不要惊慌失措,要果断地用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加以扑灭;

  2.扑灭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火场的电源和气源,迅速转移火场及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3.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迅速向“119报警,同时还应向保卫部门报告。

4.如果被大火围困,不能慌乱,要头脑清醒,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争取时间尽快脱离危险区域。(争取时间、选择通道、等待救援)

  (二)火灾现场自救的基本方法

1.熟悉环境法: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确定逃生出口和方法。

2.迅速撤离法:初起火灾,只要迅速撤离,是可以安全逃生的。   3.毛巾保护法:用湿毛巾叠2-3层,捂在口鼻处,因为火灾产生CO在空气中含量达到128%1-3分钟可以导致人窒息死亡。  4.通道疏散法:优先选用最便捷、安全的通道。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头部、身上浇些凉水,也可以利用避雷线、落水管等。

5.绳索滑行法:通道全部被火封锁时,可以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从窗口逃生。

6.低层跳离法:被火困在二楼,若无条件自救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

7.借助器材法: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可借助救生袋、救生网、气垫等。

8.暂时避难法:走廊的未端、卫生间等,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淋湿间内的一切可燃物。

    9.标志引导法:转弯处、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安全通道应有醒目标志。

    10.利人利已法:在逃生的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方法。

(三)如何预防家庭火灾

    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探讨家庭火灾的特点及防火对策,对于预防家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家庭火灾的特点 

   1.火灾荷载大,燃烧产生浓烟和毒气。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现代家庭中各种用品用具逐渐多样化,而这些物品绝大部分都由CHONS等元素组成,属可燃物或毒性物质,这些物品的添置以及未经审核的盲目装修增加了家庭的火灾荷载,为火灾的扩大蔓延提供了条件。

    家庭火灾从初期到发展猛烈阶段的过程中,室内温度迅速升高,氧含量越来越少,可燃物逐渐以不完全燃烧为主,燃烧产生大量浓烟、单纯窒息性二氧化碳和化学性毒气。烟气混和物刺激人的眼、鼻、气管、呼吸道和肺等器官,给扑救工作带来了难度。化学性毒气的主要成分是COHCNHCI等,当这些毒气浓度分别达13000ppm200ppm500ppm 时,其毒性均可在10分钟内致人死亡。家庭中各种用具的燃烧是这些毒气的主要来源,如木家具燃烧产生COHCNNH3;纺织品燃烧产生COHCNNO2NH3;尼龙燃烧产生COHCNNH3CHCHO;塑料、橡胶、皮质燃烧产生COSO2H2SHCNNO2HCI。家庭火灾产生的毒气来源广、种类多,且浓度在发展阶段已高于上述浓度,因此若人员疏散不及时,火灾容易使人窒息中毒,尤其是老人、病人、,小孩和残疾人。

2.用电不慎引起的火灾频繁 现代家庭常用电器品种繁多,其中存在质量缺陷的占相当大的比例,电线及阻燃管也存在质量伪劣的问题。这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本身的质量问题和电器通电、断电、接地保护措施不完善而发生漏电、短路等现象,使电器内部电压突然升高、电流突然增大而导致燃烧或爆炸。另外线路老化、裸露、接头松动、私拉乱接等家庭中常见的违章用电,都容易导致线路和电器因短路、接触电阻过大或过负荷引起火灾。

   用电不慎引起家庭火灾的形式多样。使用产生高热的电器用具,如电熨斗、电炒锅等,容易因为热量调节部件失灵、可燃物距电器用具太近及电器的隔热保护装置被拆卸或受损导致可燃物着火燃烧不产生高热的电器用具,如电视、音响、洗衣机等,内部的电子电路中电容器易发生故障而使变压器过负荷运行,发热起火;常用的发热型照明灯具被安装在可燃物附近或不利于热量散发的部位,也会引起火灾。

3.生活用火不慎易引起家庭火灾 家庭生活的许多环节都离不开火的使用,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炊事用火不慎 厨房一般建筑面积较小,物品密集,用火次数频繁,易发生火灾事故。如用油炸食物时,油过多溢出或锅不稳使油溢出,遇明火燃烧;炒菜时,人离开导致食物被烤焦并最终被引燃;当液化气罐离灶太近且与灶无隔离物时还有可能引燃液化气罐罐口。 

   2)吸烟不慎 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摄氏度,中心温度为700800度,烟头的烟灰被弹落时,有一部分不规则颗粒带有火星,若落在比较干燥、疏松的可燃物上,经13小时阴燃可引起火灾。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时,人在烟末灭之前睡着,则容易使烟头落在床上或沙发上,最终导致火灾及人员伤亡。

   3)取暖不慎 火盆长期固定在木架下,木架底部被烤焦、炭化而起火,引燃邻近可燃物而造成火灾;另外有些老年人喜欢将烘笼放进被褥取暖,由于长时间烘烤或烘笼被打翻,被褥被引燃发生火灾,并且往往造成人员伤亡。

   家庭火灾的防火对策

    1.强化宣传教育的作用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但宣传也要讲究方法,单纯的法律法规条文、标语的宣传让群众觉得枯燥无味,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加强对典型火灾案例及逃生自救方法的宣传,可以使群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火灾事故的了解,逐渐认清火灾的突然性、易发性和灾害性本质,逐步养成预防火灾的习惯,最终增强防火意识。  

   消防宣传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消防教育,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校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制定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即第一步从消防小常识入手,培养青少年的防火意识;第二步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消防技能,激发青少年在预防火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2.严格按防火规范进行城乡居民住宅工程的审核和验收 住宅工程的审核和验收是为了防止居民住宅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住宅工程未向当地消防部门申报,导致这些工程存在乱设计、乱施工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设计成塔式结构的“筒子楼”,即唯一的楼梯间直达顶楼。楼梯间四周都是住户,这种住宅楼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气在楼梯内产生烟囱效应,上升的速度达68ms,对住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另外还有些家庭对居室进行盲目装修,大量使用B2B3级建材,增加了居室的火灾荷载,降低了居室的耐火等级,因此消防部门除了对参加审核、验收的住宅工程要严格把关外,还要加强与当地经贸委、建委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避免漏审、漏验。审核、验收后的工程要满足疏散要求,妥善处理装修效果与安全之间的矛盾,积极使用ABI级建材,避免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毒气的建材,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保证电器、线路质量,预防电气火灾及用电不慎引起火灾 电的使用贯穿家庭一日生活的始终,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预防电气火灾,首先要根据防湿、防潮、防热、防腐等具体要求,合理选用线路种类;其次确保各类电器、线路的质量安全,保证线路能在电器添置的情况下,不出现过负荷情况;另外线路敷设时应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迂回曲折,减少交叉跨越。线路间的相互连接及线路与电器的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产生的焦耳热易引燃绝缘层。因此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线路穿墙的部分要设置套管,防止线路磨损而造成漏电、短路;线路未穿墙的部分要设置阻燃套管,避免因线路起火而引燃室内其他可燃物。

   ---常用灯具应安装在距可燃物一定的距离外,防止照明热引燃可燃物;

  ---雷雨天收看电视则不应使用室外天线,以防雷击起火;

 ---使用洗衣机时不可一次投入过多衣物,防止电机过载,甚至“闷车”;  

 ---电冰箱在使用时应保持后部干燥通风,避免接触可燃物;

  ---电热毯容易因折叠造成电热丝断裂产生火花或长时间通电而起火,因此使用电热毯时,人不能离开且不能在固定位置折叠;电熨斗在使用时和使用后都有较高的温度,易引燃被烫熨的衣物,因此使用后应放置在专用的架子上,让其自然降温,防止因余热引起火灾。

4.防止室内外乱堆放 不能将物品,尤其是可燃物堆放在影响疏散的部位,如走道、楼梯间休息平台及楼梯下等位置,也不能将可燃物堆放在用火频繁及易产生高温的地方。如灶台、取暖器附近,防止可燃物表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起火。另外有的家庭擅自储存过量鞭炮、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因此这种现象应杜绝。

(四)高温天气,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随着酷暑的来临,全国许多地方的温度许多都突破了40度大关。高温乃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而一旦发生火灾,人身和财产都有可能遭到损失。而许多火灾都是因为人为的一点点忽疏造成的,因此,做好预防火灾工作,亦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

很多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私自篡改建筑设施,不留消防通道或是消防通道被堵塞,形同虚设;没有消防设施,比如灭火器因年月较久,事发时根本不能用。这两种情况从根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火灾的隐患,所谓“防患于未然”,才不会在危机关头“跳起脚来骂娘”了。

一根烟头,有可能是一次火灾的罪魁祸首。国人爱抽烟,香烟头虽小,潜在的危险性却很大。一般说来,香烟中心部位温度高达800--900,在卷纸的燃烧边缘温度达200--300。吸烟时中心温度要比自由燃烧时高一些。要保持香烟燃烧,中心部份必须在700以上。根据试验,香烟引起棉絮、木棉着火则需3--7分钟,引起腈纶着火只需1分钟左右,在气温高的时候速度更快。由此可知,乱扔烟头容易酿成火灾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为了爱惜自己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离开作业范围,到吸烟棚吸烟,是大家明智的选择。

焊工,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工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飞溅的焊花,光芒四射,是火电人称颂的对像。所谓“物及必反”,如果操作不恰当,同样会引发事故,因此,焊工在操作的时候要先熟悉操作章程,有几点是非常关键的危险点。第一、高空掉落和焊渣飞溅。因此在焊接前先做好周围易燃物的保护,或远离易燃物作业,防止温度较高的火星接触到可燃物而着火。第二,在成品保护时要刷油漆,挥发的油漆遭遇焊花时易引起爆燃起火,因此作业时要远离易燃易爆区。第三,电焊机的连接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动,很容易磨损,易造成线路绝缘体老化破损,发生短路引发爆燃起火。因此要经常检查电焊机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另外,在施工结束后要立即消除火种、彻底清理工作现场,不能留下任何火患。

我们在预防火灾发生时还要懂得如何处理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火灾,首先切断周围电源,如果是小火,可以用湿棉布把它扑灭;如果火势太大,必须求救于企业自身的“安全消防队”,打电话告之起火地点,原因,大小,还有就是清理消防通道等等,把事故降到最小。

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五)防火基本措施和基本方法

如电器设备、线路安装要合理,保护防火消防设施。采取下列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控制明火、电火、防止静电、雷击);

4.阻止火势蔓延;

5.冷却灭火法,如用水;

6.隔离灭火法,将已燃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疏散,使燃烧停止;

7.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断绝氧气。

8.控制灭火法──化学中断法,用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如干粉灭剂灭气体火灾等。

如遇大火、浓烟,无法逃生,就要紧闭门窗。紧闭时气不流畅,室内供氧不足,火势发展缓慢,一旦打开门窗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迅速发展;同时大量烟气涌入,容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同时,空气的对流火焰就会向外窜出,火反而会烧得更旺。

电器线路、用电器具请电工安装电线应穿管铺设,不得超负荷用电和擅自自拉电线,及时更换陈旧电线,以免造成短路漏电电阻过大。消除火灾隐患。(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家用电器或线路。)

l.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切勿直接泼水,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可用温棉被等覆盖物封闭窒息灭火。

2.离家或睡前要检查电器是否断电燃器伐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3.日光灯管的镇流器要配套,要与可燃材料拉开距离使其通风散热。

4.安装时底部朝上,以防沥青熔化外溢,经常清扫镇流器上的杂物和灰尘。

5.听到日光灯有嗡嗡声或出现闪烁时,应及时维修。

6.不能用纸做灯罩。

7.电熨斗切勿放在易燃物品上。

8.烟筒设备要符合要求,油锅着火时迅速切断火源盖上锅盖,或将青菜覆盖在油锅上,点蚊香要注意防火,明火如蜡烛等照明时人不要用明火照明找东西,不要乱扔烟头及未熄灭的火柴,不要躲在床上、沙发上吸烟。发现气泄漏,迅速关闭气源伐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严禁乱倒液化气残液。

自救措施:受到火势时要当机立断:

1.披上浸湿的衣物或被褥逃生,如身上着了人立即脱掉衣服或就地滚动熄灭身上火源,千万不要奔跑。

2.若遇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求救,等待救援,千万不要盲目跳楼。

3.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4.也可用绳子或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疏散到房顶从相邻未着火楼道逃生

四、地震发生该怎么办? 恐慌是最大的危险

    (一)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1.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2.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3.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6.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7.户外如何应急?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8.公共场所如何应急?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9.特殊危险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10.如果被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二)防震避震自救科学知识

    1.地震时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才是正确的?

    当人们感觉到有较强的地震动时,最怕房屋倒塌而被伤及,自觉的条件反射就是如何尽快逃离建筑物。由于思想准备不足,必然会慌乱而导致错误行动。这是没有防震自救、科学避震意识的结果。所以,遇到地震时,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惊慌外逃,更加不能跳楼。应就近选择应急避震措施,待主震过后有秩序地散到户外空旷地方。因为地震是在几秒或几十秒钟完成的,如果房屋要倒塌,你站立也不稳,根本来不及外逃;如果房屋不倒塌,就更不应该外逃。越是惊慌外逃或跳楼,伤亡率越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波及潮汕地区时只是房屋裂而没有倒塌,但震时学生惊慌失措,蜂拥冲出课室,拥向楼梯,互相挤压踩踏,个别学生跳楼跳窗,造成3人死亡,694人受伤。同年的琼州海峡6.1级地震时,雷州、徐闻也出现类似情况,造成327人受伤。

2.地震时在不同地方人员采取怎样的应急自救措施才是科学的?

    遇到较强烈地震时,在不同场所的应急自救措施是不同的。在室内,当感到地震剧烈上下跳动时,应走到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内墙角或家具旁、枱子底下、床底趴下。学生在校上课,震时马上钻到枱底。教师要特别镇静,不能带头外逃。在工厂车间上班的工人,应尽快切断电源,然后在机器设备下或旁边避震。在影剧院的观众应躲在排椅侧避震。上述人员要待十多秒钟的主震过后,才能有秩序散到室外空旷地方。如震时在室外,应注意离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避免掉落物伤及。行驶中的车辆感到剧烈晃动时,应马上停车避震。

3.地震会造成哪些重大灾害?

    强烈地震时造成的主要灾害是:各种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起地面不均匀下沉、隆起;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土体滑移;地面裂缝、倾斜等。此外,还会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如水库坝体破坏引起水灾;各种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储存设备及输送管线被震断、震裂而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蔓延;高层建筑玻璃损坏造成“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记忆毁灭”等等。

4.发现动物和宏观异常现象为什么要及时报告?

    在当前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情况下,捕捉地震前兆的宏观异常现象,对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临震预报,使地震伤亡损失减少,是很有帮助的。如穴居动物:老鼠、蛇、蚯蚓等冬眠期大量出洞。水栖动物:鱼类、青蛙等浮于水面、翻跃、昏迷不动等。地面动物:如猫、狗、猪、牛等不进窝圈,怪叫、惶恐不安、卧地不起等。飞行动物:如家禽鸡鸭鹅等惊飞惊叫。还有,如水井突升突降、井水变浑浊、冒气泡;听到地声响、看见地光等。这些宏观异常现象的发生,与震级的大小震区范围、发震时间有一定相联关系,所以要及时报告。

5.地震谣言与误传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吗?

    地震谣言危害极大,它给人们造成心理异常和压力,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有些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危害,比真正发生一个地震的危害还大。地震谣言识别方法是:传说的地震震级大或震级很准确,或发震时间、地点都很明确的;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伴有离奇传说的;或打着某某专家、某地震机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由小道传播的;或传说外国测出来的等等。广大干部群众要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分辩地震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发现问题或有疑惑等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三)地震前兆动物等宏观异常反应

    1、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变化;

   8)地磁变化;

   9)重力异常;

   10)动物异常;

   11)地声;

   12)地光;

   13)地温异常等等。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常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2、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张落、台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地震前鱼类有那些反应?

    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程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4、哪些地面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

    地震前,兔、猫、鸡、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有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争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四)怎么才能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五、怎样预防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发生在公路、城市街道、铁路、航道、空中以及与道路一体的桥梁、隧道、轮渡设施、作为道路用的电梯等地的伤亡事故。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致残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驾驶人员的操作失误,又有道路状况、气候影响以及行人、非机动车的违章等多种原因。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作为驾驶员应注意:①避免开快车。“十次事故九次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驾驶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感知外界的变化,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②杜绝酒后开车。饮酒对人大脑反应、判断力、注意力都有一定影响,容易引发事故。③不能疲劳驾驶。疲劳使人知觉减退、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判断错误,引发事故。

    (二)作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和非机动车道。混行道路上注意靠边行驶,行人不能在道路两旁嬉戏、打闹。无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出行时应有家人陪同照顾。

(三)铁路、列车工作人员要恪守工作职责,严格遵章守纪,教育旅客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旅客应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人员积极配合。铁路道口要加强管理,行人或车辆通过道口时要谨慎,严防事故。

   (四)水上交通应禁止超载,气候条件不好时,严禁违章行驶。

    () 航空方面要作好安检、警卫工作,防止危及安全的人员和物品上飞机。乘机人员也应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不携带危险品或锐利器械,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准吸烟等。

六、煤气天然气安全常识

(一)煤气爆炸该怎么办

 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强煤气使用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如使用煤气或天然气之后别忘了关紧阀门。不要用过于破旧的液化气罐。

   当闻到浓重的煤气味,首先要寻找味道的来源,打开门窗,稀释有毒气体。这时注意轻易不要开灯,不要打明火,及时报警。在报警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远离气味浓重的地方再报警,因为手机或电话也可能打出火花引起爆炸。

 其次,当发生煤气爆炸时,可根据情况处理,如果是气体泄漏造成煤气罐或天然气管道外体燃爆,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再采取灭火措施。如果罐体爆炸或天然气管道爆炸,这种情况就十分危险,应立即离开现场。如果是邻居家发生爆炸,楼下的邻居,可以往楼下跑,如果是楼上的居民,则要尽量不要从发生事故家的门前经过,寻找其他通道离开,如果没有,可根据形势,先向高层转移,等待救援。

事故发生之后,不应好奇围观,一是可能会妨碍消防人员、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处理事故现场。其次事故发生之后,建筑体或其它物体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松动,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存在着危险性,容易造成伤害。

(二)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预防煤气中毒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

  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煤气是煤炭在没有充分燃烧时产生的,是一种看不见闻不到的有毒气体。人吸入了这种气体以后,它很快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影响了养气的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产生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瞳孔放大、昏迷不醒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造成死亡。

   1.使用煤炉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1)要在正规市场购买合格煤炉,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

  2)在安装炉具(含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和修补。在使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安装烟筒。烟筒接口处要顺茬接牢(粗的一头朝向煤炉),严防漏气。要定期清扫烟筒,保持烟筒通畅,如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要及时清理或修补。

  3)屋内务必安装风斗,风斗应安装在门窗的最上方,要经常检查风斗、烟筒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

  4)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伸出室外的烟筒,还应该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

  6)每天晚上睡觉前务必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风斗是否畅通。

  (7)在使用煤炉取暖时,在室内如感到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先考虑有无煤气中毒因素,并立即开窗通风,严重者立即拨打120求救。

  (8)学会预防与急救煤气中毒的知识和方法,这对自己与周围的人都有很大好处。

   2.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3.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此时中毒者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4.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

  当发现或怀疑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此外,在现场抢救病员时,抢救者个人必须配戴有效的防护口罩或面具,以防自身不测。

 

 

七、如何预防水灾后的传染病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水退后要立即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室内的污物要清洗干净;清除环境污泥、垃圾;疏通沟渠、排水管道;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防止蚊、蝇大量繁殖、传播疾病。

    (二)饮用水卫生:对受水灾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及时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清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粉等进行杀菌、消毒。不饮生水,预防疾病。

   (三)家庭饮食卫生:水灾后将是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水灾期间保存的食品易霉变。所以要强调吃新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不吃变质食物。禁止被水浸泡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四)水灾后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经皮肤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经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经呼吸道的疾病: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要就近报告防疫部门,以使及时处理,防止蔓延扩散。

    (五)水质的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漂白粉,48毫克/升;优氯净,4毫克/升;如果使用其他消毒剂,请按说明书使用。

    (六)传染病的报告:如果发生传染病,在到就近医疗机构治疗的同时,应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关闭窗口